狄仁杰文化研究会

少年狄仁杰之童年

童年

大唐名相狄仁杰出身于官宦人家,祖辈五世为官,父亲狄知逊曾任孟州刺史、夔州长史等职,祖父狄孝绪曾任尚书左臣,曾祖狄湛曾任侍官正都督、平西将军等职。狄仁杰,字怀英,生肖虎,汉族,生于大唐贞观四年三月(公元630年)世居大唐并州阳曲县狄村(旧址松树林)(现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营盘办狄村)。狄村位于阳曲县(旧县城)东南十里,在狄仁杰之母所植的古槐旁就是狄家故居,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青砖灰瓦。院落门前一条阳曲县城通往京都的官道,两边商铺林立,整日里叫买叫卖声不绝于耳,繁华异常。故居西紧靠的是官厅,官厅是州府县衙迎送来往官员的地方,其建筑从康熙壬戌年孟冬(公元1682年)由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教学庶吉士通议大夫陈廷敬撰作序阳曲县志、明朝知县彭而述写《狄梁公谱系祀田记》阳曲县志(清·康熙二十一年)卷之十四,碑记四十三,国朝知府周令树写狄公祠,阳曲县志(清·康熙二十一年)卷之十四,碑记五十六,前人写重修狄村官厅记,阳曲县志(清·康熙二十一年)卷之十四,碑记六十四等文章中可窥一斑。幼年的狄仁杰生长在如此环境,对官场的一般礼仪便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狄仁杰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难能可贵的是并没有沾染上官宦人家子弟的好逸恶劳、胸无大志的恶习,相反,他经常在父亲身旁学文习字,在书房朗朗吟颂,往往秉烛到深夜,他的行为使父母深感欣慰。有不少关于狄仁杰的故事流传于世。

1、熟读诗书,过目不忘

狄仁杰两岁刚刚牙牙学语时,父亲回家秉烛夜读,他便悄悄地爬在父亲身边,听着父亲朗朗的读书声,他也跟着一句一句重读,时间久了,父亲感到惊讶,便有意识地教他读几句,到第二天,父亲刚翻开书,他便认真地背起来,虽然不免短文缺字,但总还能比较连贯地念下去,父亲看他勤奋好学,就嘱咐狄仁杰的母亲,要有意识地教他认字。5岁时,家父为不耽误狄仁杰的功课便专门请了家庭教师,设私塾,每日教狄仁杰读书写字,给狄仁杰讲萧河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讲蜀将关羽忠义仁厚的故事,也讲诸葛亮治国理政,体察民情的故事;李冰父子治理都江堰为民兴修水利智斗巫神的故事,这些古人的高洁品质和事例,在小小仁杰的脑海中留下了正直、向上、仁义、为民的深深烙印!以致影响他一生。与他为官正直,勤政为民,断案如神是有一定联系的。每当父亲从外回家,他总要认真地背一段古诗或离骚给父亲听,平时,也讲些小故事给邻居、农夫、小伙伴们听。有天晚上,父亲路过仁杰书房只听到里面传出朗朗读书声,有高有低顿挫激昂,父亲听得入迷,以为先生辛苦,深受感动,便轻轻将门推开,却只见儿子一人,双手后背拿着本离骚,一字不漏地背诵着,全不觉有人进家。父亲为不影响儿子认真的样子,便悄悄地退出,轻轻把门掩上。夏日的深夜酷月当空,田野不时传来阵阵蛙声和着少年的读书声,一幅田园耕读景象,陶醉着父亲,父亲倍感欣慰!当父亲偶尔和村邻相遇时,人们总是以赞美的口气,夸着仁杰的聪明智慧,仁杰稍有时间也会给村邻大段大段一字不差认认真真地背古文,而后再一句一句地讲解着古文中的故事,街坊邻近十里八村的人都夸狄仁杰是有远大抱负的小神童。

2、慷慨解囊施救路人

仁杰8岁那年冬天<公元638年>天分外的冷,纷纷扬扬的雪花一直下个不停,已下5天了,似乎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仁杰爱雪天,爱着那漫天飞舞的大片大片的雪花,更喜欢那漫山遍野晶莹剔透白雪皑皑的原野!早上起来,迫不及待地未等家人起床,便轻轻地走到大门洞,慢慢地打开双扇大门,欲欣赏远山雪天的美景,但眼前的一幕却让他惊呆了:只见一个白须老者正倚在门洞,奄奄一息,似乎已冻僵了,于是他来不及多想,急急忙忙叫起家人,慌慌张张地将老者抬到家中,忙叫厨娘熬好姜糖水,亲自一勺一勺地喂到老者口中,父母起床后看到儿子慈善心肠的举动,心中感到万分欣慰。急忙帮着把老者扶到火炕上坐下来,老者喝了姜糖水,坐在火炕上渐渐地苏醒过来,慢慢睁开双眼看着眼前的一切,好像要说什么,仁杰心里明白,急忙安慰说:老爷爷不要多心,这里就是你的家,有什么事等你养好身体再去办,可以吧;父母和家人都被仁杰的善举感动着,父母吩咐家人给老者收拾住房,烧热炕,一日三餐汤汤水水地照顾着,只怕有个闪失。

半月过去了,老者的身体逐渐硬朗起来,脸上也红光满面,执意要走,这才向狄家讲述起事情的原委:原来老者家居河东,有一小女远嫁阳曲县,数年音讯皆无,怎奈,老两口已是年过半百之人,思女心切夜不能寝。于是商议由老者往阳曲看望女儿,决定后稍做准备,便急急忙忙上路了,结果从深秋走到严冬,走的人困马乏盘缠用尽;到了狄村地面,时已傍晚,大雪纷飞,又错过了宿头,只得靠在门洞憩息;有心上前敲门,一无盘缠银两,二又怕遇上非善良之辈,衣裳单薄又冷又饿,不想冻僵在狄府门前,若不是老少东家悉心相救,我老汉早就冻死他乡了!说罢,老泪纵横,再三拜谢救命之恩。仁杰听了更为感动,请父母捐衣赠银,父母也为儿子的善举深感骄傲匆匆打点衣物银两,继续挽留老人多住几日,怎奈老人执意要走,待一家人将老者送至门外,看到雪驻天晴气象万千,欲上前赠送衣物银两时,只见白须老者化作一缕白烟,飘然而去……当众人返回家,却见桌子上有一方纸上写道:

小小年纪心慈悲,慷慨解囊救垂危

他日皇榜高悬时,才显英名栋梁材。

3、假设法庭,巧断“失银”案

狄村是离城不足10里的集镇,镇上油坊、车马店、绸缎铺、药店、商铺林立,样样俱全。小孩子也多,不时聚在一起玩耍;有绸缎铺店主的10岁儿子,取名富财,有车马店店主9岁的儿子,取名驰远,还有油坊店主乡下来的外孙,小名胖儿,七八个小孩。却说油坊店主年事已高又十分疼爱虎头虎脑憨厚老实的外孙胖儿,外孙胖儿偶尔来住几天,老店主喜欢的像吃了蜜一样,不时的从油坊柜台上拿些散碎银两给胖儿买零食使用。一天,仁杰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不经意间,绸缎店主的儿子富财发现油坊店主外孙胖儿有两小块散碎银两;心中顿生不良之意,便想占为己有;乘小朋友不注意,他把自己的散碎银两悄悄地放在靴子里,谎称丢了银子;要小伙伴帮他找,小伙伴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哪有银子装在身上!于是纷纷让他检查搜身表白自己,油坊店主的外孙胖儿却把口袋捂得紧紧的,不让搜查。绸缎店主的儿子富财不由分说,硬是强行从胖儿身上抢走了银子,急得胖儿哇哇大哭,却又无可奈何。越吵越闹人围的越来越多,就连大人们也凑过来看热闹。聪明的仁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直在思考事情的原委。正在吵得不可开交之际,他把小伙伴们叫在一起,一个个问起来;当问到油坊店主外孙时,胖儿又哭又说:“是外公从柜台的抽屉里拿了两小块散碎银子让他用”。说罢又哭了起来,既可怜又无奈。当问到绸缎店主儿子时,富财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说:“他一个穷孩子哪来的银子,分明是偷了我的银子”,说完脸上显露狡诈,蛮横的样子。仁杰听完双方的叙述,便让车马店主的儿子驰远端一碗水来摆在大家面前,然后,从绸缎店主儿子手里拿过抢来胖儿的银子放在水中,只见水中慢慢飘起点点油花。于是断定银子是油坊店主外孙胖儿的,就要将银子还给胖儿,绸缎店主的儿子富财见到手的银子又飞了,急得又叫又跳,一副泼皮样,跳的时候,只见他腿拐了一下,痛的呲牙咧嘴,眉头也皱了一下便不再跳了。狄仁杰却将富财的丑样看得一清二楚,就让富财把靴子脱下来,绸缎店主的儿子一听着急了,双手捂着靴子说什么也不让脱,仁杰让他站起来走几步,他却一拐一拐的不想走,狄仁杰便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和小伙伴们一起强行将靴子脱了下来一抖,两小块散碎银子立即掉出来!绸缎店主的儿子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扁了下来,围观的大人们一致叫起好来,都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称赞狄仁杰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孩子。油坊店主的外孙胖儿被抢走银子狄仁杰又帮他要回来,委屈的脸上也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4、智斗县吏指点迷津

狄仁杰少年时代刻苦求学,年轻时就以无畏和仁慈著称。

有一年狄府门人被害,告到阳曲县衙,县老爷一听狄家门人被害,十分惊慌失措,急急忙忙派县衙捕快、班头、师爷等一伙人来到狄家禁衙封门,如临大敌一般。他们轻勘察、重口供、见人就抓、抓来就问,严刑逼供,搅得狄村人心惶惶,狄府上下杂役也人人自危,生怕受到牵连,纷纷找官差诉说解脱,生怕因此受到牵连。几天过去案情仍无头绪,就剩狄仁杰没有询问,官差县吏来到狄仁杰书房,试图询问,却见狄仁杰旁若无人地坐在那里,正专心致志伏案读书。县吏十分不高兴,心想,一个小孩子,如此傲慢,便上前责问狄仁杰为何如此傲慢无礼,狄仁杰转过身来,对县吏说:你等不去现场勘察验尸,寻找证人、证据,查看死者被害原因,却整日在府上反复询问勤杂人等,难道会有人站出来承认自己是杀人凶犯吗?况且我在书房正和圣贤对话,向古人学习治国理政之策,哪有时间和贵县吏聊天啊!县吏受到奚落,在狄府又不敢发作,只得愤愤离去。

县吏回衙满脸不快,悻悻地将经过详细向阳曲县太爷讲述。幸亏阳曲县县官是个精明之人,听了县吏讲述如同拨云见日一般,又急急忙忙带了数个精干人员,勘察验尸,拜访狄仁杰,并将勘验情况及询问口供一一向狄仁杰讲明白,狄仁杰虽是读书之人,却对府中勤杂人等的情况和狄村古镇的人情世故掌握的一清二楚。在狄仁杰的指拨下,县官亲自勘察验尸,了解死者的情况和接触人等关系,终于在事故发生5日后,从车马店将凶者抓回。嫌犯听说狄仁杰参与破案后,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少年狄仁杰智斗县吏攻破杀人案的故事便由此传开家喻户晓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狄仁杰文化研究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