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文化研究会

狄仁杰碑记

狄梁公碑(1)

·范仲淹撰(2)

天地闭,孰将辟焉?日月蚀,孰将廓焉?大厦仆,孰将起焉?神器坠,孰将举焉?(3)岩岩乎,(4)克当其任者,惟梁公之伟欤!(5)公讳仁杰,字怀英,太原人也,祖宗高烈,(6)本传在矣。公为子极于孝,为臣极于忠。忠孝之休,揭若日月者,(7)敢歌于庙中。(8)公尝赴并州掾,(9)过太行山,反瞻河阳,见白云孤飞,曰:“吾亲在其下”。久而不能去,左右为之感动!诗有陟岵、陟屺,(10)伤君子于役,弗忘其亲之深。(11)于嗟乎!(12)孝之至也,忠之所由生乎!(13)公尝以同府掾当使绝域,(14)其母老疾,公谓之曰:“奈何重太夫人万里之忧?”诣长史府请代行。(15)时长史、司马(16)方眦睚不协,(17)感公之义,欢如平生。于嗟乎!与人交而先其忧,况君臣之际乎?公为大理丞,决诸道滞狱万七千人,天下服其平。武卫将军权善才,坐伐昭陵柏,高宗命戮之,公执奏不却,上怒曰:“彼致我不孝。”左右筑公令出,(18)公前曰:“陛下以一树而杀一将军,张释之所谓,(19)假有盗长陵一抔土,(20)则将何法以加之?臣岂敢奉诏,陷陛下于不道。”帝意解,善才得恕死。于嗟乎!执法之官患在少恩,(21)公独爱君以仁,何所存之远乎?(22)高宗幸汾阳宫,(23)道出妒女祠下,彼俗谓,盛服过者,必有风雷之灾,并州发数万人别开御道,公为知顿使,(24)曰:“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彼何害焉?”遽命罢其役。(25)又公为江南巡抚使,奏毁淫祠千七百所,所存帷夏禹、太伯、季子、伍员四庙,曰:“安使无功血食,以乱明哲之祀?”(26)于嗟乎!神犹正之,而况于人乎?公为宁州刺史,能抚戎夏,(27)郡人纪之碑。及迁豫州,会越王乱后缘坐七百人,籍没者五千口,(28)有使趣行刑,(29)公缓之,密表以闻,曰:“臣言,似理逆人,不言,则孤陛下好生之意,表成复毁,意不能定,彼咸非本心,(30)帷陛下矜焉!”敕贷之流于九原郡,(31)道出宁州旧治,(32)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耶。”(33)相携哭于碑下,斋三日而去。于嗟乎!古谓民之父母,公则过焉,斯人也,死而生之,岂父母之能乎!时宰相张光辅,率师平越王之乱,将士贪暴,公拒之不应,光辅怒曰:“州将忽元帅耶?”对曰:“公以三十万众,除一乱臣,彼胁从辈,闻王师来,弃城而降者万计,公纵暴兵杀降以为功,使无辜之人肝脑涂地,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不恨。”光辅不能屈,奏公不逊,左迁复州刺史,(34)于嗟乎!孟轲有言,(35)威武不能挫,(36)是为大丈夫,其公之谓乎!公为地官侍郎,(37)同夙阁鸾台平章事,(38)为来俊臣诬搆下狱,公曰:“大周革命,万物维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因家人告变,得免死,贬彭泽令,(39)狱吏尝抑公诬引杨执柔,(40)公曰:“天乎!吾何能为,以首触柱,流血被面,彼惧而谢焉。于嗟乎!陷阱之中,不义不为,(41)况庙堂之上乎!契丹陷冀州,(42)起公为魏州剌史以御焉,(43)时河朔震动,(44)咸驱民保郛郭,(45)公至下令曰:百姓复尔业,寇来我自当之。”狄闻风而退,(46)魏人为之立碑。未几入相,请罢戍疏勒等四镇,(47)以肥中国,又请罢安东,以息江南之馈输,识者韪之。(48)北狄再寇赵定间,(49)公出为河北道元帅,狄退,就命公安抚大使,前为突厥所胁从者,咸逃散山谷,公请曲赦河北诸州,(50)以安反侧,朝廷从之。于嗟乎!四方之事,知无不为,岂虚尚清谈而巳乎。公在相日,中宗幽房陵,(51)则天欲立武三思为储嗣。一日,问群臣可否,众皆称贺,公退而不答,则天曰:“无乃有异议乎。”对曰:“有之,一昨陛下命三思募武士,岁时得数百人,乃命庐陵王代之,数日之间,应者十倍,臣知人心未厌唐德。”则天怒,令策出。又一日,则天谓公曰:“我梦双陆不胜者何?”(52)对曰:“双陆不胜,宫中无子也。”复命策出之。又一日,则天有疾,公入问阁中,则天曰:“我梦鹦鹉双翅折者何?”对曰:“武者陛下之姓,相王、庐陵王,则陛下之羽翼也,是可折乎!”时三思在侧,怒发赤色。则天以公屡言不夺,(53)一旦感悟,遣中使密召庐陵王矫衣而入,(54)人无知者,乃召公坐于帘外而问曰:“我欲立三思,群臣无不可者,惟俟公一言从之,则与卿长保富贵,不从,则无复得与卿相见矣。”(55)公从容对曰:“太子,天下之本,本一摇而天下动,陛下以一心之欲,轻天下之动哉?太宗百战取天下,授之子孙,三思何与焉?昔高帝寝疾,令陛下权亲军国,(56)陛下奄有神器数十年,又将以三思为后,如天下何?且姑与母孰亲?子与侄孰近,立庐陵王则陛下万岁后,享唐之血食,立三思,则宗庙无袝姑之礼,臣不敢爱死以奉制,陛下其图焉!”则天感泣,命褰帘,(57)使庐陵王拜公,公陨绝于地,则天命左右起之,拊公背曰:(58)“岂朕之臣,社稷之臣也。”已而谓曰:“今日国老与汝天子。”公哭奏曰:“还宫无仪,孰为太子?”复置庐陵王于龙门,备礼以迎,中外大悦。于嗟乎!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其至诚如神,雷霆之威,不得而变乎!则天尝命公择人,公曰:“欲何为?”曰:“可将相者。”公曰:“如求文章,则今宰相李峤、苏味道足矣。岂文士龌龊,(59)思得奇才,以成天下之务乎?荆州长史张柬之真宰相才,诚老矣!一朝用之,尚能竭其心。”乃召拜洛州司马。它日又问人于公,对曰:“臣前言张柬之,虽迁洛州、犹未用焉。”改秋官侍郎,(60)及召为相,果能诛张易之辈,(61)及正中宗,复则天为皇太后。于嗟乎!薄文华,重才实,其知人之深乎!公之勋德不可备言,(62)有论议数十万言,李邕载之别传,(63)论者谓松柏不矢,金石不柔,(64)受于天焉。公为大理丞,抗天子而不屈。在豫州日,拒元帅而不下。及居相位,而能复废主,以正天下之本,岂非刚正之气,出乎诚性,见乎事业。当时优游荐绅之中,(65)颠而不扶,危而不持者,何足道哉,故系之云,商有三仁,(66)弗救其灭,汉有四皓,正于未夺。呜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随?何力可回?我公哀伤,拯天之亡,逆长风而孤骞,溯大川以独杭,(67)金可革,公不可革,(68)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69)一朝感通,群阴披攘,(70)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发灵,万年垂光。(71)噫!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当?

注释

1)狄梁公碑:唐代,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二年(公元692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这时,正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显赫一时,踌躇满志之日,他们认为狄仁杰将是他们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下狱,狄仁杰利用才智计谋让武则天明白真相,死里逃生,但狄仁杰仍被贬为彭泽县令(今江西彭泽县),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百姓无粮可食,狄上奏疏要求朝廷放粮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狄仁杰在任期四年中,仍是廉洁爱民,执法严明,深得民心,百姓特为他建立生祠。300多年后的宋代,范仲淹被贬鄱阳太守,赴任路过彭泽,拜谒狄公生祠,感怀狄仁杰一生不畏强势,执法严明,勤政惠民,再造唐室,功勋卓著,遂作《狄梁公碑》文。

2)范仲淹,宋代江苏吴县人,进士,历开封知府、饶州知州、枢密副使、河东、陕西、贵州、颖州巡抚,卒谥文正,是封建时代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所撰《狄梁公碑》文,自署朝散大夫,行尚书吏部员外郎,知润州军州事、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

朝散大夫:大夫,官名,为文散官,闲散而无职事之官。

员外郎:官名,员外郎本谓正员之外者,朝中各部置员外郎,皆正官,位次郎中。

知润州军州事:即润州知军,主管兵政。

上骑都尉:官名,郡将。秦于三十六郡各置尉,掌佐守,典武事。汉景帝更名为都尉,惟于边陲之郡置之。其后名称渐多,不仅限于郡将,历代不置郡都尉,仍有名号都尉,如上骑都尉等,为勋官。

紫金鱼袋:古时用虎符,唐时有鱼符,鱼符就是鱼形之符,装在袋子里,称鱼袋,袋子装饰分玉、金、银三等,用金装饰称紫金鱼袋。符,古时用为凭信之具,符是用金、玉铜、竹、木等做的,上面刻有文字,分左右两半,如朝廷与外官有事,外官拿的一半符与朝廷的一半符相合即为真,不合为假,主将与守将也用符验真伪。宋时亦有鱼袋,但袋中没有符,穿公服系根带子垂于后,以分贵贱。

3)天地闭,孰将辟焉?天塌地陷,谁将开辟?日月蚀,孰将廓焉?日月无光,谁来廓清?大厦仆,孰将起焉?大厦倒了,谁来扶起?神器坠,孰将举焉?

神器,帝位、国家。唐之帝位、国家,已落入武则天之手,谁来挺立改周为唐?焉,为句末语气词。

4)岩岩乎:高耸貌,岩岩乎是称赞狄仁杰为崇高伟大的改周为唐的人物。

5)克当其任者,惟梁公之伟欤:克,意能够。改周为唐,狄仁杰功勋卓越,欤,语气词,表示感叹。

6)祖宗高烈:祖宗高贵、显赫。

7)忠孝之休,揭若日月者,敢歌于庙中:休,意美善;揭:意高悬,象高悬于太空的太阳和月亮那样明白清楚;庙,有供神的庙,也有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宗庙,狄仁杰的人品与功迹,可在宗庙中供祀、歌颂。

8)尝:副词,曾经。

9)掾(yuàn):古代官署中属官的通称。

10)诗有陟岵、陟屺:陟(zhì):意登、升;岵(hù):意多草木的山;屺(qǐ),意没有草木的山。《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兮:古汉语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11)伤君子于役,弗忘其亲之深:伤,悲痛、慨叹。慨叹品格高尚的人赴远处服役也不忘父母的深厚亲情。(12)于嗟乎!于嗟,叹词,表示赞叹。乎,语气词,表示赞美、感叹,相当于啊、呀!(13)孝之至也,忠之所由生乎:狄仁杰之孝达到极点,忠由孝所生。

14)当使绝域:当使:受派出使;绝域:很远的地域,即受派出使国外。

15)诣长史府,诣:往,到,即到长史府;长史:府官名,刺史府置长史。

16)司马:官名,掌管军政和军赋。

17)方眦睚不协:方:前些时;眦(zì);睚(yá),眦睚,怒目而视,引申指小的仇怨,不和睦、不协调。

18)左右筑公令出:筑:意触,左右用手碰他让他出去。

19)张释之,汉代诸阳人,汉文帝时廷尉,守法严,持议平,时人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廷尉,官名,掌刑狱,后改为大理。

20)抔(póu):双手捧物,一抔土即一捧土。

21)患在少恩:患:忧虑,忧虑的是寡恩薄情。

22)公独爱君以仁,何所存之远乎!存:怀有。狄公以仁爱之心侍奉君王,怀有的含义是多么深远啊!

23)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

24)知顿使:高宗幸汾阳宫,狄仁杰被任命为管布置行官等事务的官,称知顿使。

25)遽:迅速。

26)安使无功血食,以乱明哲之祀:安:怎么。血食:牺牲祭品。怎么能让无功者也享受牺牲祭品,而混淆对明智圣哲的祭祀呢?

27)能抚戎夏:戎,古代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夏,古代汉族自称,也指中原地区。能抚戎夏郡,即能安抚汉族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28)籍没者:即将要沦为官府奴婢的人。

29)趣:意追逐。

30)彼咸非本心,惟陛下矜焉:彼:他们;咸:都;惟: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希望、祈求的语气;矜:哀怜。

31)敕贷之流于九原: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贷:宽恕;流:流放;九原:今内蒙五原一带。

32)宁州:今甘肃省宁县。

33)汝:即你。

34)乘城而降者万计:乘:防守。意防守城郭的将士投降者数以万计。

35)复州:今湖北沔阳。

36)孟轲:即孟子。

37)挫:即屈。

38)地官侍郎,唐武则天以户部为地官。侍郎:古代官名,各部副长官,地位次于尚书。

39)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

40)彭泽:今江西彭泽县。

41)狱吏尝抑公诬引杨执柔:抑:逼迫。狱吏曾逼迫狄公诬陷牵连杨执柔(另一位宰相)。

42)陷阱之中不义不为,况庙堂之上乎:狄仁杰被诬陷入狱,在陷阱之中,都不做不义之事,更应在庙堂之上供祀、歌颂。

43)冀州:今河北冀县。

44)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西。

45)河朔:即黄河以北。

46)郛郭:郛,外城,城圈外围的大城;郭:外城。郛郭即外城。

47)狄,对居住在北方的部族的泛称,这里指契丹。

48)请罢戌疏勒等四镇,以肥中国,又请罢安东,以息江南之馈输:狄仁杰看到右戌疏勒等四镇,左屯安东,驻兵守备,长途运输,国家费用很大,百姓负担很重,当宰相后就请求皇帝不在这些地方驻兵防守,而把防守任务交给当地的最高领导者,这样可省军费于远方,无远戌劳人之役,国家无转输之苦,百姓负担大大减轻。

49)识者韪之:知道并理解了的人,都称赞为善美。

50)赵定间:即河北赵县、定县之间。

51)曲赦:因特殊情况而赦免。

52)公在相日,中宗幽房陵: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病卒,太子李显(又名李哲)受遗诏,于柩前即位,是为中宗,684年2月,武则天宣布废李显为庐陵王,幽禁于房陵,即今湖北省房县。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从684年到690年,武则天是事实上的唐朝皇帝,690年阳历九月初,武则天宣布当皇帝,改唐为周。

53)双陆:古代的一种棋

54)屡言不夺,一旦感悟:武则天几次和狄仁杰谈继承人的问题,狄仁杰始终不改变主意,并把武则天说服了,不立她的侄子武三思为储嗣。

55)矫衣:换了庐陵王的服饰,穿着普通人的服装。

56)我欲立三思,群臣无不可者,惟俟公一言从之,则与卿长保富贵,不从,则无复得与卿相见矣:武则天欲立武三思为储嗣,群臣都同意,就是狄仁杰不同意,武则天就对狄仁杰威逼利诱,以生死相逼狄仁杰同意。

57)权亲军国:把国家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给武则天亲自处理。

58)褰帘:撩帘。

59)拊背:抚摩脊背。

60)岂文士龌龊:况且文士气量狭隘。

61)秋官侍郎:唐武后改刑部为秋官,侍郎为尚书。

62)果能诛张易之辈,反正中宗:公元705年,狄仁杰生前荐举的宰相张柬之等趁式则天重病,杀了武则天的近臣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提着人头,逼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李显登位,是为中宗,宣布复国号唐。反正中宗:反:恢复。反正中宗:使李显由被贬的庐陵王重登正统的皇位。

63)公之勋德不可备言:狄仁杰的勋德是书不尽,道不完的。

64)李邕载之别传:李邕,唐江都人,玄宗时官北海太守,文名满天下,兼工行草书,性刚毅激烈。李邕给狄仁杰写有别传。

65)松柏不夭,金石不柔:夭:折断、弯曲。如松柏之正直,金石之刚强。

66)当时优游荐绅之中,颠而不扶,危而不持者,何足道也:在那些当时养尊处优的高官显宦之中,有些人见倾倒而不扶,见危难而不救,还值得一提吗。

67)商有三仁,弗救其灭,汉有四皓,正于未夺:商代有三臣子,即微子、箕子、比干,称三仁,有三位仁人志士,也救不了商朝的灭亡。汉有四皓,秦末有四位贤人,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避乱隐居于商山,人称商山四皓,汉高帝刘邦要废太子盈,太子礼迎四皓入朝并从太子见高帝,高帝说太子得此四人羽翼成矣。正于未夺:正:改正。未夺:还没废掉。正于未夺:使汉高帝刘邦在未废掉刘盈时,改正了更换太子的原意。

68)骞:飞起。溯:逆流而上。杭:即航。

69)金可革,公不可革:金可改变,狄仁杰不可改变。

70)孰为乎方:方:正确的道路。谁能指引正确的道路呢?

71)一朝感通,群阴披攘:一朝有感于此而通于彼。那些躲在阴暗处奉迎的人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72)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噫!非天下至诚,其孰能当:七世,唐代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武后、中宗,可谓七世,显灵于七世,改周复唐,光普万年,啊,若不是天下之至诚人,谁又能担当此任呢?

黄庭坚(1045—1105):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称苏(苏轼)的四学士,工文章,尤长于诗,又善行草书,为宋代名家。

黄庭坚对狄仁杰的人品极为敬佩,故约于宋元佑末绍圣初刻《狄梁公碑》。自署:左朝奉郎、集贤校理管,亳州明道宫。左朝奉郎:

集贤校理:唐有集仙殿,开元改为集贤,宋改为集贤院,以五品以上为学士,掌刊辑经籍,收求散失的古籍。校理:校勘整理典籍。

亳州明道宫:亳州,在今安徽省;明道宫:道教官观。黄庭坚书《狄梁公碑》时已长住明道宫。


下一篇狄梁公祠
文章分类: 狄仁杰文化
分享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狄仁杰文化研究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