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文化研究会

狄仁杰灭周复唐大业之再造大唐

久视元年<700>深秋,狄仁杰病日趋严重,已感来日无长。心中念念不忘的却仍然是恢复李唐天下的大事。一日,张柬之等人前往探视,坐了很长时间,只见狄仁杰躺在病榻之上流泪不止,连枕头都湿了,仍与众人对视看默默无语。五人从狄仁杰的寝室退出后,都猜不出狄公悲伤的原因到底何在。袁恕已猜测说:“是不是狄公自感气力转衰,疼痛难忍,欲安排家中后事?”张柬之不同意这种看法:“没有听说有大贤不顾国事而先谋家事的。”大家正在闲谈议论,不多时,家人过来请张柬之、袁恕己、桓彦范三人入内,敬晖、崔玄暐二人立于门外,狄仁杰对张柬之等三人说:“刚才我没有说话主要是因为敬晖、崔玄暐二人在场。此二人能决断大事,但嘴不牢,不善保守秘密。如果先同他们商议,有可能泄露出去,不但事情无望,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如果时机成熟不和他们通力合作,事情也难以成功!”接着狄仁杰又进一步交待说:“欲举大事必须先除去武三思,不然,则必反生大祸!”三人听了狄仁杰的话,感动之余更觉责任重大。由于狄仁杰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惦念着国家大事,充分对自己可托付的人表达了匡复唐室的愿望,所以这件大事历来被后人视作其门下之人秉承狄公遗愿的大举动。狄仁杰亦被视为再造唐室的功臣,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颂扬。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深秋大唐名丞狄仁杰病故于任上。消息传出后,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天夺我国老,朝堂空也!”狄仁杰辞世消息传到故居并州阳曲县狄村,家乡父老携老扶幼纷纷聚到狄仁杰故居拜祭这位从家乡走出的杰出人才。苍天阴云低垂,大地悲声不断,消息传到沔阳、澎泽、宁州、汝南、魏州、内蒙等。凡是狄仁杰任职过的地方,百姓聚集在一起,聚集在狄公祠,用不同形式,祭典这位为百姓办好事的清官,为大唐呕心沥血的中流砥柱!

狄仁杰辞世后,朝中以继位、夺权、灭周复唐为目的的三股势力之间斗争逐渐明朗化。武三思又开始利用与韦皇后,上官婉儿不清不白的关系,利用与武则天内亲关系加紧继位活动,上窜下跳,妄想苟延大周生命,继续夺李氏大唐为武氏大周;狄仁杰死后,又一股企图篡位的逆流形成了;这股逆流的核心人物是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是唐中宗与韦氏在房州流放期间生的,那时的庐陵王较皇室在京人家的条件相比十分艰苦,孩子生下后,唐中宗亲自解下自己的袍子将孩子裹起来。所以安乐公主乳名“裹儿”。做为父母自己受过苦,或者孩子也受过苦,就特别容易溺爱孩子。刚刚坐稳皇位的中宗李治,只图安逸,奢华的宫廷生活。虽然还记得流放房州的困窘,却不记臣工们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为之夺权的惊险,忘记了宫廷斗争的残酷与险恶。在唐中宗的溺爱下,安乐公主养成了无所不为、脾气暴躁,生活骄奢淫逸,什么都敢干的大公主。不仅如此,她欺压太子李重俊,倚仗父亲对她的放纵、溺爱、亲自写檄文,逼迫中宗签字卖官鬻爵,比起她母亲韦皇后有过之而无不及!太子李重俊为王皇后所生,安乐公主则为韦皇后所生,兄妹之间矛盾尖锐,安乐公主与驸马武崇训狼狈为奸,欺压太子李重俊到忍无可忍的地步,而且安乐公主还多次说服中宗,妄图立自己为皇太女。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秋,李重俊太子感到自己的前途岌岌可危,已到难忍受的地步,愤恨之下,联合了一批军人发动政变。首先冲入武三思的府中,将武三思父子杀死,然后带人冲入皇宫,寻找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杀之以绝后患。而这伙军士却在皇宫迷路,到处碰壁,结果,短时间内,唐中宗在婉儿的建议下,召集了玄武门城楼上的军士反击,而太子一看自己的力量远比对方少,在此情形之下跟随自己的军士临阵倒戈,无奈,太子李重俊带领少数兵丁逃出皇宫一路向西狼狈逃窜,半路之上又被跟随军士所杀,一场玄武门之变就以悲惨的结局画了个句号。唐中宗觉得仍不解恨,将太子的头砍下来祭典武三思。在历史上留下了以太子的头祭自己皇后奸夫的丑陋、滑稽、令人难以启齿的形象。这次玄武门之变虽然发生在狄仁杰、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执政年代,但以武三思为首企图以武氏继周的势力也彻底终结了。这便是大唐有名的第三次玄武门之变。

狄仁杰于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深秋谢世之后,武则天虽然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但仍不见有让位的迹象,武则天已近八十岁的老人,而太子李显也近五十岁了,朝中又有几股势力在隐隐作祟,以张柬之、桓彦范、袁恕己、敬晖等人牢记狄仁杰的遗嘱。观望、等待,积极准备之时却不见武则天有丝毫让位之意,整日在后宫与二张、薛怀义等寻欢作乐,连朝之事也很少过问,一应交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和众丞相大臣处理,时间越来越紧迫,无奈之下,只好采取政变之举了!一群文官如何起事呢?

当年,经狄仁杰再三举荐,张柬之当宰相的时候,曾经任命杨元琰为将军。杨元琰在漳州的时候,两人曾划小船在江上密谋复唐之事;只有一个还不够,还有另一个关键人物,禁军首领李多祚。由张柬之亲自去说服。同时还说服了大将李湛,李湛虽然是唐朝历史上著名奸臣李义府之子,此父一生以狡黠奸诈而著称且又是武则天称帝的吹鼓手。但儿子李湛却极负正义感,从来看不上二张的作为,所以张柬之也把他拉到政变集团来。这个政变计划同时也得到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的支持。庐陵王李显虽然态度暧昧,但为了他的登基事业也只得消极参与了,此时此刻在深宫寻欢作乐的二张和薛怀义还蒙在鼓里,外面的政变计划却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政变终于爆发了。张柬之指挥部队切断了通往洛阳城的各交通要道,派人控制了京城各个官衙;另将政变军队分为两路,张柬之亲率一路直奔玄武门而来。玄武门是宫廷北门,进入玄武门就可控制整个宫廷。由李多祚、李湛率领的另一路人马直奔东宫,护送太子李显入宫。没想到军队到达东宫后,李显却当众吓软身体像筛糠一样发抖,据“资治通鉴”记载:大家劝他说:“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今天诱其衷,北门、南门同心协力,从今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愿殿下暂至玄武门,以符众望。“你当时被废,我们已替你抱怒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在大家同心协力,诛杀奸邪小人,你赶紧跟我们一块去玄武门吧。李显却吓得继续颤抖着说:“凶竖诚当夷灭,然皇上身体不安,会不会惊扰了她老人家?诸公更为后图。”奸妄小人固然该杀,但皇帝年迈且身体不好,惊吓了该如何是好?以后再说吧。

大将李湛愤然道:诸将相不顾家族以殉社稷,殿下怎么可以将他们置之于鼎乎!请殿下自出止之。”意思再明显不过,如果太子不出来,政变不能成功,则这些兵将都会死无葬身之地。这件事是不可以拖延的。于是李显很勉强地同意了。政变的人把李显抢上马背,一起前往玄武门,刚到玄武门就见一片乱哄哄,驻守玄武门的部分禁军忠于职守,不肯放政变者入宫,双方已摆开架势准备搏杀,千钧一发之际,见李显来到之后,部队不敢阻拦,闪开一条通路,政变部队立即冲进宫中。路上正遇张易之、张昌宗迎面走来,未及说话便被众武士砍杀结束了兄弟二人可耻的一生。随后又一起拥到洛阳长生殿外,全付武装的军人立即上前围了起来。久病的武则天缓步走出来的时候,气氛紧张到极点,原本带杀气的人们,没有一个敢冲上去,武则天简单环顾了四周。

这个叱咤风云数十年的女政治家,在她政治生活最后一幕当中,没有出现丝毫的慌乱与紧张。相反政变者们,却象做错事一般,畏缩不前,就连政变的那个名义上的领袖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也吓得缩在后边不敢说话,几句对话之后,武则天知道,一切已成定局,于是她转身走入寝殿,接受了这个既成的事实。关上门,把政变者和一切往事都关在门外。这年深秋,武则天默默去世了。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一幕就此闭幕了。这就是史称大唐第二次玄武门之变。中宗按武则天遗嘱改谥号:则天圣母皇太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九月,中宗从洛阳扶灵柩前往陕西乾县乾陵与高宗李治合葬,此陵亦称二帝陵。

武则天去世不久,内侍宠臣上官婉儿因在武则天执政时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且与武三思勾搭成奸结成小集团,企图继承武则天执政延续大周,阻挠灭周复唐大业,剿灭太子李重俊的武门之变,人天共愤,终遭诛杀。时年四十七岁。狄仁杰灭周复唐大业终于实现,后人称狄仁杰为再造李唐大业之臣,为大唐中流砥柱。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狄仁杰文化研究会,All rights reserved.